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儿,就是怎么跳出自己平时思考问题的那套老路子。干我们这行的,时间长了,脑子容易僵,看啥都一个模式,挺烦的。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“joker教练”这个词,感觉挺有意思,就琢磨着能不能把它用到自己的实践里头。
也没啥头绪。我就想着,“Joker”嘛不就是那个出其不意、能扭转局面的王牌?教练,又是指导、分析、带队伍的。合起来,是不是就是用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来分析问题,指导自己进步?
于是我就开始动手试了。
我先把手头最近做的一个项目拿出来,这个项目搞得我有点头大,进度慢,效果也不算特别满意。按照以前的习惯,我可能会复盘哪里做得不然后列个计划去改进。但这回我试着用“joker教练”的思路来。
第一步:专门找“失败”和“意外”
我没去看那些顺利完成的部分,而是专门把自己搞砸了的地方、遇到意外情况的地方都翻了出来。比如:
- 一个功能,上线后用户反馈很差,紧急修改了好几次。
- 和同事沟通时,有个点明明觉得对方没理解,但当时没坚持,后来果然出了问题。
- 一个技术方案,选型的时候觉得没问题,实际开发时发现坑特别多。

我把这些“事故现场”都详细记录下来,不是为了批评自己,而是把它们当成研究对象。
第二步:强行找“王牌”价值
接下来就是最“Joker”的一步了。对着这些失败和意外,我强迫自己不能只看负面,而是要像捻扑克牌一样,看看里面藏着什么“王牌”信息,或者说,它意外地带来了什么“好”东西,哪怕一丁点也行。
- 那个用户反馈差的功能,虽然当时很狼狈,但逼着我快速学会了怎么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,还跟用户走了很近,这是以前没做到的。
- 沟通失败那次,让我意识到不能想以后开会必须当场确认清楚,还得有纪要,虽然痛苦,但流程规范了。
- 技术方案踩坑,确实拖慢了进度,但也让我把那个技术的底层逻辑摸得更透了,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,我肯定比别人反应快。

就这么一条条地硬找,有点像在垃圾堆里淘宝,但扒拉扒拉,还真找出点平时忽略的东西。
第三步:把“王牌”用到现在

找到这些隐藏的“价值”后,我就琢磨怎么把它们用到现在的工作里。比如,那个快速收集用户反馈的方法,我现在就有意识地用在新功能的设计阶段。沟通确认的习惯,也坚持下来了。踩过的技术坑,成了我评估新方案时的重要参考。
实践下来的感觉, 这个“joker教练”的方法,说白了,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,特别是看那些我们本能想回避的失败和意外。它不是什么灵丹妙药,用了就能立刻起飞,但确实能帮你从困境里、从不舒服的经历里,榨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。
搞了一段时间,感觉自己看问题确实没那么死板了,遇到麻烦事,心里也稍微有点底,知道这里面可能藏着点啥“营养”,等着我去挖。挺累脑子的,但效果嘛还行,至少没白折腾。就这么回事。